第(3/3)页 在看到刘伯温点头后,黑衣人这才缓缓来到了门口,左右一瞧,见没人后,立马又走出了门外,迅速的消失在了黑暗阴影当中。 而此刻屋内的刘伯温,忙起身来到了桌旁,将桌子上的油灯点燃,然后借着油灯的灯光,在案桌旁看起了手中的纸条。 看着纸条上的内容,刘伯温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。 纸条上的内容很简单,完全看出这内容出自何人之手,甚至无法从内容上推断出来。 只有寥寥一行小字。 “陈友谅即将攻打金陵城,洪都关键,当以朱文正、邓愈为守将!” 这纸条上的内容,刘伯温看的清楚,也非常明白。 只是让他不明白的是,为什么要这么做。 陈友谅即将攻打金陵城还好说,毕竟这是他当初就曾经预料到的。 不难猜到。 可是,为什么非要让朱文正和邓愈为守将呢? 刘伯温明白,以如今陈友谅和朱元璋互相之间的疆域来分析。 洪都自然是朱元璋疆域南面的一个重要城池。 可是说是朱元璋境内的门户之地,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。 这前两句都不难理解,唯独这对朱文正和邓愈当为守将,无法理解。 可以说,他刘伯温和齐衡之间的联系是绝对不能被外人所得知的。 想不被外人所发现,最后的办法就是不联系。 可对方这么长时间以来,都没有联系过他,如今却因为这么一件事非要与他联系。 可见此事非同小可。 但这情报上的内容,前两句的价值其实并不大。 不光是他刘伯温猜的出来,只要对方的兵马一旦动身,很快前线自己就会送来情报。 到时候金陵城自然会知晓的。 所以齐衡真正想要说的,绝对不是这两句话。 剩下的,也就唯独只有后两句了。 朱文正,那是朱元璋的亲侄儿,与那些收养的不同。 是朱元璋长兄朱兴隆的亲儿子,后来才投靠的朱元璋。 而邓愈,则是年轻一辈当中的佼佼者。 说是徐达、汤和、常遇春这些老帅之下的第一人也不为过。 难不成,这两个人也与齐衡有某种关系? 不然的话,为何非要他们二人镇守洪都城呢? 可这个念头只是刚一冒出来,便被刘伯温给否决了。 绝对不可能,以那朱文正的身份,还有邓愈在军中的地位,绝对没有说别后投靠齐衡,而不选择朱元璋的理由。 刘伯温百思不得其解。 不过,在他怎么也想不到为什么时,还是按照刚刚那个黑衣人的话,将手中的情报放在了油灯的火焰之上,看着它一点点的被烧着焚尽。 当然,刘伯温也不是没有想过要不要将这情报留下来,说不定日后会发挥出某种奇效。 不过,这情报上的内容极为精简。 无从分析。 所以留不留,都没有太大的价值。 想想以齐衡的为人,也决计不会是他亲手书写的。 随着那情报纸条被烧的一干二净。 刘伯温缓缓回到了床上,脑海中满是刚刚情报上的内容。 就在刘伯温躺在床上苦思冥想之时,在他屋外的角落中,一双眼睛正在静悄悄的看着屋内的一切。 直到看着那屋里的刘伯温将写有情报的纸条燃烧干净后,这才缓缓离开,回到了院子里的另外一间屋子中。 转眼间,六天的时间便过去了。 宽广的江面上,数百艘的江船前后横行,密密麻麻。 每一条穿上,都悬挂着陈友谅大汉的旗帜。 此时的陈友谅,稳坐于龙舟龙榻之上,听着身边将领们的汇报。 “皇上,再有三天,我们的船队便可驰入鄱阳湖,转过鄱阳,便是洪都。” “那座城,是朱元璋疆域内的第一座重镇。” 随着这人说完,另外一边的一名将领也随之开口道:“皇上,如今我们也是时候抉择了。” “是绕过洪都直下金陵,还是先攻下洪都后再取金陵?” 听着手下的话,陈友谅没有草率的作出决定,他还在等。 不一会儿,一名将士身穿百姓的衣物,越过两旁的将士,急匆匆的跑到了陈友谅的面前。 “皇上!” 陈友谅一抬手,道:“讲。” 那人闻言,当即说道:“禀皇上,洪都城内正在迅速的集结兵马备战。” 陈友谅望着前方的江面,缓缓道:“多少兵,多少民,多少水师,多少粮草?” 士兵道:“城中有兵八千余人,其中水师就占一半,全城百姓二十余万,所囤粮草堆积如山。足有二百万担。” 陈友谅眉头一皱:“二十万军民,却准备了两百万担的粮草,他们准备这么多的粮草做什么?” 随着这个念头升起,陈友谅很快便明白了,笑道:“我明白了,朱元璋料到早晚会有一场大战,所以预先把粮草囤积在了这里。真是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哪。” 说完,不由的夸赞道:“聪明!” 这时,一旁的将领喜悦的说道:“皇上,既然城中只有八千守军,何不一鼓作气将其拿下,城中粮草归我所用?” 另外一名将领则担忧的说道:“皇上,洪都城中埋伏着水师战船,如果我们弃之不顾,那他们等大军过后,很可能会驰入长江,扰我后路啊。” 听着手下们的分析,陈友谅的心中渐渐有了主意。 既然朱元璋在洪都城中早已预先安置了水师战船,就说明朱元璋已经提前预料到了他们可能绕过洪都直取金陵城。 所以预先准备了这些,为的就是要让他们进攻而来时,必须要先将洪都城拿下。 而且,那城中还有两百万担的粮草,如果放任不管,后患无穷。 既然对方已经提前准备好了,那他们自然没有任何道理弃之不管而直取金陵城。 想到这里,陈友谅当即喊道:“传令!” “船过鄱阳后,直驰洪都!” 大声喊完后,又缓缓对着身边的将领们说道:“提前准备好八万的精锐将士,抵达洪都后,弃船上岸。十天之内,攻下洪都,然后再取金陵!” “记住,十天,多一天也不行!” 在得到了陈友谅下的死命令后,在场的众多将领们纷纷拱手领命。 就在陈友谅麾下的战船密密麻麻的朝着洪都城而去时。 此刻的金陵城中。 朱元璋正在与李善长学习着,进行着隔日一讲的老传统。 就在李善长看着书中的内容准备给朱元璋继续讲时,朱元璋缓缓在水杯当中倒了杯茶,背着李善长说道:“先生,汉高祖比之项韩二人如何啊?” 李善长笑着捋了捋胡须,说道:“这个嘛,韩信有一句话最为精彩。” “他说,汉王不善将兵,却善将将。就是说,刘邦虽然不善于统兵,却善于统将。” “汉王自己并不善战,甚至可以说他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。但是,他最清楚谁最能打仗,最知道用谁来为自己打仗。” “上位啊,驭将之道,便是王者之道啊。” 朱元璋笑了笑,然后抬着头思考着说道:“咱不但可以统兵打仗,还可以驭将,从这方面比较,咱是不是强于汉武啊?” 听着这话,瞧着凑在自己身边探过脑袋来的朱元璋,李善长笑道:“是,是啊。” 闻言,朱元璋顿时一笑。 就在二人欢笑当中,朱元璋继续说道:“虽然咱也十分欣赏以一当十的将军,但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以十当一者。以少胜多只是偶尔为之,兵多将广,才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。” 就在朱元璋感叹的说着自己的理解时。 大帅府的大堂之外,突然响起一名将士的呼喊声。 “报!!!” 当那传令士兵来到堂中后,顿时拱手对着朱元璋说道:“禀大帅!洪都守将遣快马急报,陈友谅亲率大军御驾东征,此刻兵至鄱阳湖!” 听到士兵的话,朱元璋刚刚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,问道:“多少兵马?” 将士道:“水陆三军共六十八万人!” 闻言,朱元璋顿时斥道:“虚张声势!” “哼。” 说完,转头便看向了身边的李善长,说道:“咱呀,早就给他掐算过了,陈友谅的兵马根本不足六十万,再除去各州县、府县的守军,再留下那些老弱病残的,能打仗的,超不过三十五万!” 听着朱元璋的话,传令兵却小声的说道:“可是洪都守军禀报说,陈友谅这次动用了所有兵力,倾国而至,就连首府武昌,都不留一兵一卒。他还亲眼看见,长江江面上战船密布,行驰了两天两夜还不见首尾。” “但那每艘战船高约十丈,长约百丈。上有弩弓,下有炮台。单甲板上就可以列兵两千多。” “除了六十八万大军外,陈友谅还征集了百万民夫,为大军开路搭桥,押运粮草。” 听着传令兵的话,朱元璋已经被他口中的话给震惊到了。 甚至连拿水碗的手,也都略微的有些颤抖起来。 朱元璋从传令兵刚刚的话中听得出来,这一次,陈友谅哪里是来打仗的,根本就是来拼命的! 自己境内兵力不过二十多万,可他们却足足有六十八万! 还有百万的民夫给他们修桥搭路、运送粮草....... 而他面前的传令兵,则依旧在说道:“还有,他把他下达的令旨叫做绝命令!” “严令三个月拿下金陵城,否则,将帅斩首,他退位自裁。” 传令兵说到这里,看着面前朱元璋和李善长难看的脸色,都有些不敢说话了。 可最后还是说道:“还有.....” 李善长瞧着心急,立马说道:“说!” 传令兵闻言,道:“还有,他们三军上下都传颂着陈友谅的十字箴言,说什么,首战即决战,一战定乾坤!” 听到这话的李善长,在朱元璋的身边默默嘀咕道:“首战即决战,,,一战定乾坤?” 心惊的李善长,急忙看向了身边的朱元璋,惊骇的说道:“上位,陈友谅不是来打仗的,他是来拼命的呀!” 此时俨然已经有些呆滞的朱元璋,神色凝重的缓缓伸手想要将手中的水碗放在桌面上。 可却完全忘记了李善长就在他的身边。 水碗在碰到李善长的一瞬间,直接摔在了地上,碎成了无数块。 看到这一幕的李善长,明白此刻朱元璋心中的情绪,则内心更加有些慌乱了。 而朱元璋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份和此刻所处的位置,抬眼瞧了瞧身边的传令兵后,故意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,缓缓起身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