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一旁的周念则不同,他精准的把握住了齐衡所言当中的工匠、农耕等词汇。 不由的说道:“大人的意思是,不局限于我们传统的诗书典籍,而是将工匠技艺、农耕技艺以及其它各行各业的技艺全部纳入到书籍当中,然后分门别类的教导?” 齐衡赞许的看了眼周念,道:“正是!” “在教育这个观念上,我们应该抱着有教无类的态度,不管是什么人,什么出身,都应该有读书的资格。” “但在详细的教导上,咱们可以根据这些人的秉性爱好,因材施教。” 周念听到这话,眼中精光一闪。 “大人所言,突然让我想到一个典故。” 正在品味着刚刚这二人话中意思的朱元璋,当即说道:“什么典故?” 周念道:“这是孔圣人的一个典故,说是当时圣人门下有两个弟子,一名曰子路,一人叫冉有。这两个弟子都曾经问过圣人一个问题‘闻斯行诸?’。” “意思是听到就去做吗?” “而圣人在告诉子路时,曰:有父兄在,如之何闻斯行诸?” “在告诉冉有时,却道:闻斯行诸。” “另外一个弟子就疑惑了,为何老师在告诉两个人时的答案不一样,圣人便说:子路性格鲁莽,必须叫他有所收敛、做事谨慎,所以,叫他遇事要和家人商量。而冉有胆小,做事瞻前顾后,所以要鼓励他勇往直前。” 听着周念的话,朱元璋渐渐理解了,联想到自己,当即说道:“就跟咱调兵遣将一样,要根据手底下弟兄的才能和性格秉性,去执行不同的战事。” 周念马上点点头:“对,正是这个道理。而齐大人刚刚所言,则是将这种办法放在了具体的教导中。” “就好像圣人在教导子路时,教他三思而后行。” “教导冉有时,教的却是勇气。” “这不正与齐大人所言如出一辙嘛。” 听着周念的话,齐衡无奈的摇摇头:“周大人啊,都说你才学渊博,看来不假。” 周念忏愧。 朱元璋虽然在这些话题上没有太大的发言权,但朱元璋的心里却丝毫不恼。 反而虚心的听着他们两个人的话,从中极力的吸取着知识。 不过,回过头来的齐衡,却又说道:“周大人所言确实是我想表达的意思,却不尽然。” “二位细想,从古自今,知识才学因为所有人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,无法做到接受相同的教导。” “自此,阶层的差距便越来越大,士族有钱有粮,门下子弟可全心读书识字,随之掌握了权柄,可那些寒门子弟呢,农家子弟呢。” “就好像大哥你,我看大哥求学之心赤城,不比那些学子弱,可却因为无钱无粮而不得其道。如此一来,有钱的越有钱,无钱的越无钱。” “逐渐便会出现,士族豪绅把握天下八九成的钱粮,而平头百姓,年年丰收,却年年饥荒。” “其根本,便是教育之差距。” “若天下人皆有学识,每个人都有读书的公平起点,再行科举之公平取仕之道,这阶层之间的矛盾,或可缓解。” “这便是我刚刚所说的有教无类,在对教育的人群上,有教无类。” “同时,当读书识字的人越来越多,优秀的学子才人便会越来越多,从中脱颖而出的,岂非才学愈发高深?” 一旁静静听着齐衡所言的周念,心生感叹道:“大人此心,实乃天下寒门之幸。” “可世道如此,百姓家吃穿都无法满足,又如何能有钱读书识字?” 齐衡一笑:“教育乃是国之根基,既如此,为何不可公开办学,天下各地各县,皆设学堂,无需银钱,皆可入学。亦或者缴纳少量银钱。大头由国家支出。” 这话一出,周念和朱元璋皆是眉头一皱。 不得不说,齐衡的想法是好的,可现实却是残酷的。 “恩公,你这话咱也听明白了,可若是如此推行,每年要有多少的才学之士来做教导,又要多少的银钱来修改学堂,还有学子的书本,若要做到恩公所说的天下之人皆涵盖在内,这损耗之巨,难以想象啊.......” 朱元璋的话已经很委婉了,但意思却很明白。 异想天开。 不过,对于他们的话,齐衡却丝毫不在意。 因为齐衡心里非常的明白。 并且,历史已经印证了自己的想法。 这就像是一场投资,前期投入自然很大,也非常的伤神。 但这就像人要做运动锻炼身体一样。 开始时很难受,可渐渐的,你就会发现做运动锻炼的好处。 教育,是一个长期的投入。 光从数字来看,花这么多的钱粮,去做这种没有看得见的投资,似乎非常的吃亏。 可伴随着所有人的教育水平提升,社会生产力将会因为这些人的加入而出现井喷式的增长。 就拿这次他们筹备的水库水渠为例。 如果天下的官吏都能够看到修建这些的好处,并且具备这些相关的能力,这天下还愁没有粮? 当工匠们的技艺因为一代代的学习和钻研,当蒸汽机、水利、甚至是电力发展出来后,教育的那点支出,还多吗? 想着这些,齐衡有心想要解释,但也知道他们压根听不懂,甚至不敢相信。 毕竟这事情在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,谁敢保证未来一定可以。 他们不像齐衡,在齐衡的视角中,这些事情都是铁定的事实。 想到这里,齐衡也就不再执意让他们理解,笑了笑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,转而说道:“既然二位不相信,那这事就交给齐某来做,二位只需看结果就是。” “不过,这推行的事情,还要大哥你允诺才行。” 见齐衡如此自信,朱元璋虽心中觉得不切实际,却也不好武断的拒绝,想了想说道:“此事恩公自可推行,不过,咱义军如今家底毕竟还浅,天下也还不太平,恩公在做此事前,还需仔细斟酌,以免耗费太大。” 朱元璋委婉的话,齐衡一听却笑了起来。 “大哥放心,齐衡一定在满足军需以及治下百姓吃穿的情况才会做。” 得到齐衡这话,朱元璋终是放下心来。 “不过,大哥,齐衡除了要跟大哥要推行官办教育的权力外,还想恳求大哥另外一件事。” “何事?” 齐衡道:“刚刚齐衡就曾说过,要将工匠、耕种、铁匠等等各行各业纳入到教育的体系当中。” “既然如此,齐衡便想跟大哥要一个天下人皆无高下之分的承诺。” “大哥也看到了,我南人受元廷四等人制度迫害之深,简直令人发指。” “元廷的四等人制度虽然可恨,却还摆在了桌面上,但从古自今,这天下的等级观念又何曾消失过,宋朝时,重文轻武,虽说有地域限制无战马之原因,但宋朝文强武弱也是事实,靠年年纳贡苟延残喘,这是为何?” “还不是文人待遇高,而武人低,大多数人都去追求文采了嘛?” “所以,我想跟大哥你要个承诺,天下各行各业,人人平等,无论士农工商,皆平等共处,虽人心不可改,但最起码在咱义军境内的政策上,绝不可厚此薄彼。” 齐衡身为一个现代人,深深的明白,这士农工商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被忽视。 华夏近现代的苦难除了受限于封建王朝体制的影响,又何尝不是因为工匠这个群体的作用没有被重视。 古代的四大发明,皆证明了华夏工匠并不比任何一个文明差。 可为什么工业革命的各种诞生地都是别人家。 咱们搞出来的火药,却成了别人轰开自己国门的武器。 当别人拿着长枪进攻来的时候,我们的将士却骑着战马,提着砍刀打。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,清军伤亡22790人,英军仅仅阵亡了69人。 这样的数字和比例,就应该被每一个人刻在脑子里。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,被清廷视为交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,但也仅仅击毙了英法联军不到一百人。 如今齐衡跟朱元璋要这个承诺,就是为了方便他接下来在安丰路中实行的计划。 想要在如今这个时代掌握战无不胜的核心要素,工匠群体的作用,至关重要。 所以,与其说齐衡是想要给天下人讨一个平等的待遇,不如说是为了这些工匠们。 也好给他接下来大量产出工匠人才的计划打下一个政治基础。 不能这边在大力发展工匠群体,那边却来了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。 听着齐衡的话,朱元璋没有丝毫犹豫,当即说道:“咱准了,本来就该如此!” 作为贫农出身的朱元璋,又怎么会不同意这样的要求。 而唯独周念,在齐衡的话中听出了一些言外之意。 显然齐衡专门提出这个要求,可不是真的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口头承诺。 上位者的一个态度,往往将会影响到整个境内社会结构的构成。 就在周念思考着齐衡接下来可能会做的事情时,门外突然来了一名将士。 “大帅!汤将军、常将军他们回来了!” 听着士兵的禀告,屋内的朱元璋顿时面露喜色。 “走!咱亲自去迎接他们!” 看着朱元璋走出屋子,齐衡瞧了眼周念,便一同跟了上去。 大帅府中。 刚刚赶回的朱元璋等人,正巧碰到了返回的汤和常遇春等人。 不过,还不等朱元璋高兴的说些什么,汤和便率先说道:“大哥,你看咱把什么人带来了。” 顺着汤和的目光众人望去,只见几名身穿朝服的官员与他们同行。 正在朱元璋疑惑时,汤和便主动说道:“这是明王派来的特使。” 众人一惊。 朱元璋眼珠一转,当即说道:“快快有请。” 随着一行人进入府内,那特使当即说道:“朱大帅,咱们就先传旨吧?” 朱元璋道:“对对对,正事要紧。” 说着,便招呼着在场的众人来到台阶下站好。 随着众人站好,那特使当即道:“朱元璋接旨!” 众人纷纷跪拜。 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,虎威大将军朱元璋智取金陵,威震南北,居功至伟,特晋封为虎威大元帅,并领江南中书各省平章政事。” “天佑明教,忠义万世!” “钦此!” 地上的朱元璋,一边听着这矫情的词汇,一边听着这旨意中的意思。 心思快速的转着。 随着旨意宣读完成,朱元璋当即率先喊道:“朱元璋领旨谢恩!” 说完一拜。 其后众将纷纷跪拜。 随后,朱元璋来到那特使身边,接过了他手中的圣旨。 伸手一请,请这些特使去用饭休息。 等特使一离开,朱元璋当即又恢复了往日随意的姿态,对着下面的众将一挥手,纷纷围了上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