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一想到未来自己自缢之前写下的这段话,他就控制不住身体的颤抖,无法收敛内心的杀意。 自去冠冕,以发覆面! 这对于古人来说,可以说是最残酷的惩罚。 “院长,大明天灾人祸不断,导致粮食产量锐减,我这一次是希望解决这方面的缺陷。” 崇祯皇帝朱由检直接说道。 在院长面前,他没有必要掩饰。 “你是想获得一大批粮食?还是获得一种产量较高的粮食?” 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个缺陷难度较低,沈文可以轻松解决。 “能不能两者兼顾?” 崇祯皇帝朱由检犹豫了一下,小心翼翼道。 他现在就急需一大批粮食,只要有了足够的粮食,他至少能够控制京城附近的大军,让自己站稳脚跟。 可是,他是大明的皇帝,不是北京的皇帝,他需要解决大明百姓的温饱问题,所以高产量的粮食他也需要。 “崇祯皇帝朱由检缺陷:粮食匮乏,完全治疗建议收取3~8本武功秘籍” “没有问题。” 沈文扫视了一眼系统板面,轻轻点了点头,“一亿斤粮食,在福建省你应该能够打听到一种叫番薯的粮食,一亩数十石,胜种谷二十倍。” 沈文深深的为明朝感觉到悲哀,番薯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。 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之前,番薯已经流入了大明,甚至已经在福建省种植了一定的区域。 十七世纪初,江南水患严重,五谷不收,饥民流离,彼时,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,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,是救荒的好作物,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,随之向江苏传播,收成颇佳。 徐光启不是一个无名小卒,本人除了是科学家之外,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、内阁次辅。 在崇祯六年的时候,徐光启病逝。 这样一种高产的农作物在徐光启死后,仍然只有福建省和苏州府两地有部分土地种植。 或许明朝该亡吧,当初把番薯引入到大明的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,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,他的儿子陈世元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、河北、山东等地广泛宣传,劝种番薯。 清乾隆时期,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种。在直隶更由皇上“敕直省广劝栽植”。 朝野上下积极推广,番薯很快在全国广为传种。 随着番薯遍布清朝,也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。 明朝完全是守着珍宝却不自知,如果能够及早的推广种植番薯,即使小冰河时期到来,番薯产量锐减,收获下来的番薯也能够保证百姓不会被饿死。 大夏国的百姓很简单,只要有活路,他们根本不会反朝廷。 “啊?” 听到沈文的话语,崇祯皇帝朱由检如遭电击,面色发白,身体一个踉跄差点遭到在地。 “粮食一天后给你送去,费用是和上次级别相仿的八本武功秘籍······” 崇祯皇帝朱由检精神恍惚的走出超时空医馆,脑海一片混乱。 番薯这种高产粮食出现在大明,他却不知,这不是间接证明他是一个昏君吗? 第(2/3)页